![](/__local/A/AF/61/292B038AAE58FB892222AD93381_76672634_50803.jpg)
运动训练学院副院长张麟寰讲话
![](/__local/2/2E/C8/8E9107E574248E1F0961BB974EB_FFB39911_4EB10.jpg)
运动训练学院办公室主任刘诗辉分享经历
![](/__local/8/E1/DB/59590F1430B8D6193AF51F3BED7_3B7345A6_4F140.jpg)
研究生王兴作分享
![](/__local/D/0F/BA/D4F27D3F4DAA2A38D5741A6A270_85CF1E24_4AFA4.jpg)
研究生刘子豪作分享
![](/__local/D/4F/66/4FB6C9FE34C94118B2D47871989_EF230732_4403E.jpg)
研究生章洪敏作分享
![](/__local/A/46/47/29BE31635833D01AD8B8392940F_54BCB0A4_48DA5.jpg)
研究生谢坤坤作分享
为提高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营造共同进步的学术氛围,增强研究生对“运动”的认知和理解水平,坚定体育人的初心和使命,10月23日下午,由运动训练学院主办、排球研究中心承办、研究生弘毅共创团队协办的以“运动如何改造大脑”为主题的第八期学术创新沙龙在篮排馆一楼会议室举行,运动训练学院副院长张麟寰出席,运动训练学院2018级、2019级部分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此次学术沙龙活动邀请了四名2019级研究生作为学生分享人,他们分别从各自的视角对“运动如何改造大脑”进行分享。本次活动由2019级研究生陈颖姿主持。
活动伊始,张麟寰阐述了他从事体育事业多年来对运动改造大脑的认识和观点,同时他也强调了学术沙龙活动的重要性和有利之处,认为这是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各位分享人在讲解输出个人观点的同时与他人的观点进行碰撞,从而会改变对原有的事物的固有理解和看法,坚定作为体育人的初心和使命,更好地投入未来的体育研究和工作中,为体育强国贡献力量。
办公室主任刘诗辉对学术沙龙的举办给予充分肯定。他用自己由成都骑行到拉萨的这段切身经历来勉励同学们挑战不同的运动项目。积极尝试对自己有挑战性的运动就是对大脑的一种改造,是对原有认知的一种更新,是对个人意志品质的一种磨练,也是对体育精神的一种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各位四名研究生分享人阐述他们对于本次活动主题的学术观点。
第一位分享人是王兴。他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分别利用生存机制观、狩猎假设、采集假设、栖息地的选择和习性学理论表达了对运动改造大脑的认知与见解。
第二位分享人是刘子豪。他讲到:运动使人专注力更加集中,使机体能力变得更加富有活力。运动是改造大脑的手段和方法,每一次的运动不仅是身体的放松,同时也是大脑的放松。
第三位分享人是章洪敏。她从运动改造大脑的体现、不同运动强度对大脑的影响、排球运动对大脑的改造这三个方面表达了个人的观点。并且抛出了一个问题:球类运动和跑步哪一个对大脑的发展更具有促进作用。
第四位分享人是谢坤坤。他从运动与大脑的关系、运动对神经的调控、运动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变化这三个方面表达了运动在改造大脑的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命运。
以上四名同学的分享结束后,参加活动的各位同学就本期主题各抒己见,展开了激烈的讨论。